述职报告之家

利维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5-02-23

最新利维坦读后感(模板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3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利维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利维坦读后感 篇1

利维坦是传说中的一种食人海兽,后被比喻专制政府模式。政府有双面性格:由人组成,又由人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吃人的专制政府称为利维坦,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最高理想就是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说。

霍布斯的《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

作者托马斯·霍布斯,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他被英国学者奥克肖特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也是政治哲学界两千多年来的“三大丰碑”之一。霍布斯理论的最大特点有两个,第一是对人性恶的发掘与阐释极其深刻,第二是他在自己理论基础上展开的逻辑论证非常严密,体系非常完善。

全书共四个部分,第二个部分是精华之处,霍布斯在第二部分——“论国家”中谈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国家的成立。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都十分相等”,这种完全的对等性导致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力,包括对他人人身的权力。所以每个人对每一件物品都有占有的权力,但一物又不可能同时归属于多人,因此当多人想同时占有同一物品时,彼此便成为敌人。人们出于利益、安全、荣誉而相互争斗、相互侵犯,这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公权力来慑服他们的话,人们便会进入战争状态,这种状态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暴力和死亡的恐惧与危险中。但是由于人的本性是渴求和平、安定的生活,于是出于这种和平的.共同愿望,为摆脱人人相互为战的混乱状态,人们便相互订立契约,约定各自放弃权力,将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某一人或某一集体,由他来代表大家的人格,并且大家的意志服从于他的意志,各自的判断服从于他的判断,全体真正的统一于一个人格中,承当这一人格的人或集体就是“主权者”,其他人则是他的臣民。所有人都通过这种契约行为将自己的人格授予主权者,承认主权者的行为就是自己的行为。至此,国家便产生了。

第二,关于主权者的权力。

霍布斯认为主权者的权力是一种无限、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在“论按约建立的主权者的权力”这一章中写到:“因为被他们推为主权者的那个人承当大家的人格的权力只是由于他们彼此间的信约所授予的,而不是由他对他们之中任何人的信约所授予的,于是在主权者方面便不会违反信约。”所以对主权者授权的契约只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而主权者并不受这个契约的约束,因此他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被认为是违约。而人民如果不服从主权者,那么便是违反了自己订立的契约,是不义的,即臣民要无条件地服从主权者的任何决定和行为。主权者有制定和解释法律的权力且自己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这使得主权者的权力不受任何制约,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绝对的王权。

第三,关于国家的政体。

霍布斯认为专制政府要优于无政府,但他主张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人都是感性动物,当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都会倾向于私人利益。而在君主政体下,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是一致的,即君主的利益就是臣民利益,所以在君主制下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便能达到最大化。

此外,授予主权者无限的权力能够对所有人形成一种威慑力,从而有利于保障和平。如果没有这种强大权力存在,人人都将拥有无限的权力,那么会回归到人人相互为战的战争状态,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无安全可言。因此相比之下专制政府下的人民比无政府状态下的人更安全。(大学生范文网 m.dxc563.com)

利维坦读后感 篇2

霍布斯《利维坦》的题图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就上半部分来说,最为醒目的是从山峦中探出身体的巨人,他头戴王冠,左手握牧杖,右手持宝剑,威武异常。他的上半身和手臂由众多面向巨人头部的小人组成。巨人面色肃穆,俯瞰着崇山峻岭和山脚的小城。按照《利维坦》正文中的说法,这位巨人应该象征着那位“伟大的利维坦”或“活的上帝”。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位巨人就会发现,虽然组成巨人的小人们都衣着整齐,但巨人的上半身却不着一缕,霍布斯与版画家AbrahamBosse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位半赤裸的“上帝”。在基督教社会的'美术史中,将神(除了道成肉身的基督以外)以赤裸上半身的形式加以展示此前从未出现。如果进一步研究这颇令人难堪的巨人,一个更让我们吃惊的真相将展现在眼前,这位巨人何止是袒露上身,更是犹如医学解剖图般暴露出了身体的内部结构。

《利维坦》的“引言”告诉我们,这位巨人的灵魂是主权,关节是官员和其他司法、行政人员,赏罚是神经等,但在这幅图中,这些内容统统没有显示出来,暴露的只是无数背向读者的小人,那么这些小人真的是组成这个“人造人”的种种内在因素吗?同样在《利维坦》引言中,霍布斯谈到组成利维坦的质料是人。可见,暴露出的并不是“人造人”的人体t器官,而是更深层次的质料,从巨人头部向下延伸出的或隐或现的框线赋予这些质料以形式,照应着本书的副标题。将“活的上帝”的上衣除去,纵向劈开他的身体,直接将质料袒露给我们,霍布斯似乎在题图部分就暗示了我们《利维坦》正文要从“论人”起始的原因。但如此展示的巨人也暴露出“活的上帝”的弱点。

首先,图中巨人似乎没有下半身,他仿佛是从崇山峻岭中长出的,这意味着巨人基本上无法向各个方向做大范围移动,主权者作为巨人的头部便与特定地域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者说身处特定地域的主权者方才具备主权者的身份,一旦主权者因内乱流亡,原本的巨人就仿佛被砍下了脑袋,主权者的身份便不再属于流亡者。但内乱之后,国家得以恢复,即使组成巨人的小人不变,巨人也会长出一颗新的头颅。霍布斯在创作《利维坦》时查理一世已被斩首,查理二世流亡法国,克伦威尔扶摇直上,对照上文的分析,《利维坦》似乎难逃献给克伦威尔的颂歌的嫌疑。

其次,巨人附着于特定地域,双手所持的牧杖和宝剑只能在一定距离内挥舞,这意味着主权者的权力有一定的实施范围。相比巨人,作为组成部分的小人却有健全的四肢,他们虽然被框线所框定,但那些似有似无的线看起来并非不可突破,这意味着小人可以凭借自身意志逃到主权者力所不及之处。另外,握持宝剑和牧杖的意志虽然源于主权者,但力量则来自小人的合力,当小人纷纷叛乱或逃亡,宝剑和牧杖便只能轰然落地,此时可能依然戴着王冠的头部只是徒有其表。

利维坦读后感 篇3

利维坦是我读的第一本纯理论着作。不得不说,我被里面生涩的语句给难住了。很多词句抽象的让人难以接受,更别说还有那么多的思维是难以理解的,正如书中的论想象,想象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竟然写了那么深刻,的确,书中有许多东西让人发思,我在读书的写下了一些粗鄙的见解,只是有感而发。

我写的第一句札记在第三章,开始写这些事强迫自己有个阅读思考的习惯,后来,我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虽然我习惯不好,在书上写,使得一些幼稚的思想留下,但在未来再次温习时有一个更高的思考时,就会有别样的理解与风情。

读书有时是无趣的,但写东西是充满乐趣。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与大家分享,这是一种内心的宣泄。

说道这本书,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利维坦这样东西。很多人不知道利维坦是什么,其实,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利维坦是七宗罪里的嫉妒之罪,是一个海怪。当然,我现在还是不知道,作者用利维坦做标题的深意。

作者在第三章中有一句是关于预见,即使预言。古人很相信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在神学还是非常盛行的那时,作者将预言定义为对过去经验的推测不由让人肃然起敬。自然界只存在现实,未来事物根本不存在。当然,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预见一些东西,可以未卜先知。因为他在这方面知道的比较多,他有许多类似的经历与经验,预言的准确便由所经历的事物的,以及对事情考虑的周密程度,所以预见不如称为:慎虑。

有些人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有缜密的计划,而且说到必能做到,不是有什么天意,而是知道事情发展的规律。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说,虽然古人打仗会信奉神灵,但真正使他们胜利的不是天而是计无遗策。战争是不能允许突发状况的,虽然这种事情老是发生。知天命者,顺天,逆天。都是有着缜密的思考,谋而后动,所说的便是这些。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因为他没算到会有东风,根据他的经验,冬天不可能有东风,可是他错了,所以他败了,同样,在北伐时,诸葛用火烧司马,没想到会下雨,如果他料到会有这么一场雨,做了充足的准备,安能让蜀败亡。所以,没有人永远算对,只有猜对。

作为学经管的学生,我们将来很多都要与经济打交道。我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本近乎是哲理的书来阅读。虽然利维坦的精髓在第二部分,也是我们重点读的部分论国家。但一开始的论人类之中精辟发人生醒之处不在少数。经济的诡异多变让人咋舌。例如这次次贷危机,到底有多少巨无霸倒下?这些巨无霸中,不乏一些经验老道之人,但他们还是倒下了。没人能预言未来,只有人能将假设无限肯定,接近于事实。

至于一些奇特事物的征兆那更是奇奇怪怪的说。很多事是先发生了,然后出现一些人回想,啊,这是征兆。如果事情没有发生,还会有这些征兆吗?历史发展了这么久,一些奇特的现象已经被认识到只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的变化而已。

ys575.com小编精心推荐:

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推断出来。好比,《三国演义》开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君主集权的当时,这种怪圈必然会存在,当人民吃不饱的时候,就是造反的时候,然后,配合些或人为或真实的怪事,变成了假说,来个合理的理由,其实顺天意的人太多了,成功却真的很少,因为,根本没人接到上天的指示,啊,你去造反吧,我们罩你。这不可能的。或许这种说法,更接近于宗教的洗脑。更多的像心理学的暗示吧。还有一些事物的发生是有时间的周期性,于是又一些人便把这种规律当成预言,其实,这不过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诠释而已。

我们能想象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想象是无限的。很多我们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就算是一些必然存在也不能。思维真的很奇怪。

当思维形成后,我们需要一个工具来表达,于是语言便诞生了。有思维的生物并不是只有人类,有奇特发音的物种也有很多,但形成一个独特语言体系的只有人类。语言的发明是缓慢的,而且艰难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声调?这么多的文字?语言的出现时为了记录一些想到的东西,他是一个载体,作为载体,语言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们思想的共识使得文字能传递信息。没有共识,徒有语言文字也是无法将思想传承。中国得以传承,语言的传承是决定性,例如埃及,现在还是有埃及,但没人用古埃及语,使得埃及许多知识成了历史的迷雾。但中国不同,中国许多奇迹东西由于文字的传承使得有证可依,有史可查,倘若中国文字失传,谁知道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诞生?怎么可能知道都江堰能护住天府之地那么长久?会不会有人猜测,这兵马俑是天外来客留下的印记?长城是外星飞行器的轨道?都江堰涉及到的尺度是不是从天空向下测量?四大发明的由来是不是天外来客的馈赠?我们现在能自豪的称这些都是我们名族伟大的创造,因为我们的传承,语言使得我们不会有太多的幻想,不会盲目。

同时,很多东西是有真假的,但不包括语言。因为语言本身是无意的,意义是人为赋予的,所以理解也就因人而已,现在我们认为的对错只是,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这样的,所以他是正确的。对错只是人们在某一阶段对一个问题的主观理解与判断。

思维的集合,创造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一价值观下进行推理与假设论证便有了一些思维的固定,一个属于大家的判断标准,这就是学术。人们的认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在一些狭隘的思维下的推论是错误的,但由于他成了大家的共识,很容易成为大家信奉的公理。例如很经典的上帝造人,地球是方的,等等。但人们有时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错误的推导,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或者有人继续推导发现了矛盾。会发现很多公理定理都存在纰漏,在质疑之下人类文明开始进步,科学如此,制度也是如此。

人们最喜欢干的事大概就是胡思乱想,这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很多想法是荒谬的。但很多想法却被更加荒谬的一个想法所掩住光芒,这个最荒谬的想法就是把这一切荒谬的想法在现实中呈现,正是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在推动人类世界的进步。开启时代之门。

谁都知道把思维体现需要怎么困难的一个心理准备。因为他在普遍价值观中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离经叛道。我们需要内在开端来推动我们自己。这样东西叫:欲望。

有欲望才是人类,没有哪个人类没有欲望。连讲求清心寡欲的道士也有欲望,他的欲望就是能清心寡欲,得道飞升。只是他们的欲寡,而不是没有。书中描述了爱与欲望的区别。爱的对象是已存在的东西,而欲望相对是将尚未存在的物体。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

终于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人类实现了一次联合,于是产生了国家。

《利维坦》真正的核心,论国家,向我们缓缓展开资本家对人权维护的同时,对别人剥削的强烈愿望,对立是每个社会人共同的性格。

推荐阅读:
最新利维坦读后感(模板3篇) 最新当危险来临时读后感(模板3篇) 最新白求恩故事读后感(推荐3篇) 向往奥运读后感(精选3篇) 海滨故人读后感(模板十三篇)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利维坦读后感网内容,请访问利维坦读后感
热门标签: 目标感读后感 礼物读后感 读后感故事 灯笼读后感 开始读后感 公主读后感

文章来源://m.ys575.com/shuzhifanwen/57266.html